2017年,環保督查強勢“襲擊”化工產業,關停并轉化工企業幾千家;原材料大幅上漲,漲價函“漫天飛舞”;數萬化企限時進區入園,化工園區進場“一票難求”。2018年開年,第二輪環保督查上線;中美貿易戰的大棒已經揮舞到了化工頭上;漲價消息再次刷爆化工人的朋友圈;中小化工企業關停潮、倒閉潮的新聞不絕于耳,行業整合加速......
化工行業愈發難做,廠房租金和運費卻在往上升,壓力不是一般的大。有不少化工人自嘲:當有顧客來詢單時像打了雞血一樣,當被客戶信任時,高興得跟瘋子一樣,得不到理解認可時失落得像孩子被罵一樣。
不管是化工原料價格暴漲毫無道理可講也好,還是吐槽下單采購的客戶越來越少也好,終究體現出的是化工市場越來越難了,總結當前化工企業的困境如下:
一:化企限期搬遷
近段時間,多省市陸續發布了化工企業限期搬遷改造文件,當環保風暴遇上搬遷風暴,進入化工園區即將成為化工行業的新門檻。
早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該文件要求,到2025年,城鎮人口密集區現有不符合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要求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就地改造達標、搬遷進入規范化工園區或關閉退出,企業安全和環境風險大幅降低。
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2018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2020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啟動搬遷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
而進入園區了,也未必就能一勞永逸,對化工園區的整治已經提上日程了。山東作為化工大省,在化工園區整治上也走得最遠。在全國率先發布《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山東省專業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在原有199家園區的基礎上,全省化工園區、專業化工園區總量分別控制在75家以內、10家以內,降幅達到57%!
二:中小化企被淘汰關停
環保風暴淘汰掉了一批小型化工廠,環保設施不符合規范的工廠。當被檢查到處罰的時候,是要按日計罰的,其罰單動輒幾百萬,可能就相當于工廠最近一兩年的凈利潤,可以說這兩年是白干了。
加上大部分中小企業產品比較單一,市場定價議價能力不強,還有“貿易戰”,多種因素疊加下,中小企業關停倒閉或會增多。